- (i) 企業的持份者包括東主或股東、僱員、顧客、供應商、分銷商、債權人、政府、社區和競爭對手。
(ii) 企業在作出商業決策時,應考慮各持份者所關注的事情,並平衡各方利益。 - 企業要維持持份者關係有三個原因:
(i) 企業從社會獲利,自然也有義務要回饋社會。
(ii) 企業能否持續經營,有賴於社區對企業的支持。
(iii) 企業可提升形象和聲望,這有助企業吸引更多股東投資,也可吸引更多顧客光顧。
(iv) 企業可提升僱員的士氣和忠誠度。最終,顧客、僱員和企業整體的生產力也得以提升。
(v) 企業可與供應商和分銷商維持良好的關係。
(vi) 如果大部分企業都願意承擔社會責任,政府便不會制訂更嚴格的法規。
3. 企業對持份者履行社會責任的方法如下:
持份者 | 方法 |
---|---|
東主或股東 | – 考慮企業的長遠利益,以保障他們的回報 – 適時公開可能影響股東決策的相關資訊 – 作出決策時應顧及全體股東的利益 |
僱員 | – 提供公平和合理的金錢報酬 – 提供有助改善僱員健康或安全的員工福利 – 提供安全和舒適的工作環境 – 支援僱員的個人和事業發展 – 確保僱員受到公平和公正的對待 |
顧客 | – 確保貨品和服務的定價合理,而且品質良好 – 提供符合顧客要求的貨品和服務 – 向顧客提供準確和準確的產品資訊 – 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 – 為有特殊需要的顧客提供支援 |
供應商 | – 提出合理的價格和合約條款 – 準時向供應商付款 – 公平對待所有供應商 |
分銷商 | – 確保供應給分銷商的產品品質良好 – 向分銷商提供支援,幫助他們銷售和推廣企業的產品 |
債權人 | – 準時還款 – 提供準確的財務資料,讓債權人評估風險 |
政府 | – 與政府官員和執法人員合作 – 如實報稅,並公平地向政府繳稅 – 採用政府提倡,但不受法律管制的道德經商手法 |
社區 | – 盡量減少營運對環境的損害 – 盡量減少營運對本地社區的滋擾 – 贊助和支持公益活動、義工服務,以及其他社區活動 |
競爭對手 | – 以公平、誠實和尊重對方的態度對待競爭對手和進行競爭 – 避免損害行業形象 |
- (i) 商業道德是社會用來分析企業的營商手法,並判斷這些營商手法是否恰當的一套道德標準。商業道德並沒有清晰的定義。
(ii) 合乎道德的行為並不等同合法行為。違法行為通常都不合乎道德,但合法的行為也未必一定合乎道德。 - 不道德的營商手法可能會對企業造成以下負面影響:
(i) 損害企業的形象和聲譽,顧客可能會因此對企業失去信心,不再光顧企業。最終,企業的銷售額會下降。
(ii) 失去信賴,繼而失去東主/股東、供應商、分銷商和債權人的信任和支持。
(iii) 降低僱員的士氣和忠誠度。
(iv) 如果企業的營商手法不平衡而且違法,那麼受影響的持份者可能會採取法律行動,向企業索償。政府也可能會對相關企業施加制裁。